信息素养:全球信息化时代必备的基本能力与技术人文双重解读
“信息素养”的本质是人们在全球信息化中需要拥有的基本能力。信息素养的概念是由信息行业协会主席Paul Zecos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。
信息素养包括技术和人文层面的重要性:从技术角度来看,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的意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;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,信息素养还反映了人们在面对信息的心理状态,或者换句话说是信息的培养。
具体而言,信息素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:
1。热爱生活,愿意获取新信息,并能够积极搜索和探索生活实践中的新信息。
2。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知识,能够更自由地识别和分析获得的信息,并正确评估。
3。您可以灵活地控制信息并更好地掌握选择和拒绝信息的技能。
4。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,表达您的个人思想和想法,并愿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意见或信息。
5。无论您面临哪种情况,您都可以使用各种信息来充满信心地解决问题,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进取心的精神。
美国提出的“信息素养”的概念包括三个层面:文化层面(知识方面);信息意识(意识方面);信息技能(技术方面)。一段时间后,它被正式定义为:“要成为一个信息识字人,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,并且已经有能力检索,评估和有效地使用所需的信息。”
In the "En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Literacy",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once again described in detail: "A person with information literacy can recognize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making reasonable decisions; he can determine information needs, form problem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, determine potential information sources, and formulate successful search plans to include computer-based and other information sources to obtain information, evaluate information, organize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, integrate new information with the original knowledge system, and use information in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过程。”
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使经济取消。世界经济正在转向信息非物质化的时代,并加速了其进度向信息化。人类自然进入了信息时代。 21世纪是高科技,航空航天,遗传生物工程,纳米时代,经济全球化等时代,但是无论您称之为什么,21世纪的所有事业和项目都无法与信息分开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将21世纪称为信息时代更为准确。
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。当知识社会到来时,信息素养的要求也会出现。最初的信息素养来自图书馆用户教育,即获取,处理,组织和使用用户的信息进行培养的能力。后来,人们补充了这个概念并丰富了这个概念。 1989年,人们认为,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应该能够识别对他们有用的信息,并通过适当的信息工具进行搜索,评估和利用它。后来,人们更加关注解决信息素养中的实际问题,以及在现代信息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。 2001年,张吉朗(Zhang Guirong)将其分为自然信息质量和社会信息质量。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来说,信息素养正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,并且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全球政策。